大家好,这里是每周一根,我是那个折耳根。
上周出现了开始写这份 newsletter 以来第一次跳票。给自己找了很多借口,但随即又觉得没有必要。那就不解释了。毕竟是用爱发电,偶尔电量低也难以避免。这让我想到,是否这种个人创作的形式,不管是播客还是新闻信,注定会滑向这样的结局呢?
本周是 2021 年的第 27 周,从 7 月 5 日到 7 月 11 日。
本周阅读
Spark | 云计算的成本与方向、Deepfake、两万亿市值的微软与「后 CPU 时代」的英特尔|AI Insider Monthly#006
从运行机制上说,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本质上还是一个「黑盒子」,没有人会清楚解释,当大量数据交给一个机器学习系统之后,它会给出怎样的结果,这也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机器学习系统的输出导致一系列问题,那么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文中提到的这个人工智能黑盒子的问题我在刚开始接触机器学习算法的时候就提出过同样的疑惑,当时还以为是自己学的不够深入,过于小白。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并不是只有我才有。
Forget A To-Do List, Use The ‘ABCDE Method’ Instead – Telegraph
听上去是一种新的方法论,其实核心非常简单:一句话就是区分优先级,并不惜一切代价重点完成高优先级任务,而不是将任务列表中的条目一视同仁地对待。
不过其中有几条原则值得学习:
最高优先级不超过3个任务
需要自己完成的最多只有3个优先级
在这以下的任务要么委托给别人,要么直接放弃
从播客到Newsletter,我们该为创作者的未来感到悲观吗?| 若有所播
广告与流量的逻辑也影响着内容创作者的收入可能。马太效应让流量最终聚集在一小群头部创作者身上,绝大多数创作者都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被动状态——我们接触受众和从中受益的权利是由某个权威性的、无法撼动的平台所决定的
直到现在,大部分创作者还是认为,播客和Newsletter都只能作为一种爱好而非养活自己的职业。 因为创造型职业所带来的经济回报通常是不稳定的,逆向选择导致了那些从事文化创意行业的人通常家境优渥
身为一个文中所描述的同时鼓捣播客和新闻信的个人“创作者”,自己在亲身体会到这种输出不稳定的状态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中文播客圈从普及到爆火,再迅速地集中于头部团队的全过程。
尽管工具与平台的民主化降低了在互联网上成为创作者的门槛,但经济意义上的成功仍然仅集中在金字塔顶端的一小部分创作者身上,创作者经济的“中产阶级”仍然捉襟见肘,更别提底层。
相比于团队制作,个人创作者有太多不确定因素需要面对;其他不论,在我开始制作播客的这两年内所接触到的极少数一部分人个人播客主中,有绝大多数可以说已经事实上停更了。
而类似的过程,似乎又在 newsletter 上开始重演。
看图说话
我觉得最后一句话说到了关键,并且很有可能是真的
One More Thing
你说这是口水歌吧,太久没听过了偶尔响起还真有点触动。